用户名: 密 码:


  站内公告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疑难杂症 > 疑难杂症 >  
 
   
 
医圣传人名中医文绍明
作者:www.chinakeji.org.cn  来源:中国民间名医网
 
  文绍明,湖南永州人,大学文化。中医执业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师承祖传,又遍览历代医著,熟悉各家学说,精研中医经典及各家著述,以求进他山之助。学识渊博,尤擅临床实践,注重疗效,积累了丰富中医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的临床经验。
  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北京文绍明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第四届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被评为“医圣传人”荣誉称号;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特色医疗专科联合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学教授;
  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会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西医学汇通分会理事:
  全国名中医学术研究发展论坛组委会常务理事;
  全国高健委医疗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华特色医行专科联合会第九届理事;
  《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金鉴》副主编;
  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委员;
  全秀网健康行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民间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中医专家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特色医疗专科联合会获得“特别贡献奖”。
  国际正能量促进会获得“国际正能量人物”荣誉称号;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获得“健康科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健康中国2030·中医医院院长创新发展论坛暨诺奖驱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论坛获得“健康使者”荣誉称号;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健康中国》系列图书编辑委员会中在中医药事业和疑难病探索方面授予“中医药传承与实践杰出人才”荣誉称号
  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 第四届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暨建设国家级一流中医药智库--民间中医人才库》、《第七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论文》、第二届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交集(珍藏版)、《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大典》、《中国当代医药·传统医学创新楷模》、《中国当代医药·中医药特色名家》、《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金鉴》(珍藏版)、《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创新中国人物志 》、《 中国骄傲》 、《创新驱动发展》、《 华夏名人荟萃》、《引领时代的中国学者》、《共创新时代》、《中国创新先锋人物》、《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中华名家》、《聚焦中国人》、《健康中国》 、《中国中医疑难病博学荟萃》等数十篇科研论文与论著。
  近几年来,在北京参加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班进修,在上海参加国家级中医药基层中医防治疑难病、慢性病学术论坛,多次在不同地方参加中医学术大会进行交流 。
  在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推介会,民间中医药开发保护研讨会,获大会交流荣誉称号,在领航中国—2014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暨庆祝共和囯65周年华诞国庆庆典获“社会改革发展杰出
  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推动社会改革发展先锋人物高峰论坛获“推动社会改革发展先锋人物”荣誉称号。
  文绍明专家和国医大师金世元合影
  文绍明专家和国医大师陆广莘合影
  文绍明专家和国家中医管理局麻颖副司长合影
  文绍明专家和国医大师唐祖宣合影
  从事中医临床三十多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专业研究家传的中草药秘方,以中医“扶正祛邪”和“辩证施治”的理论法则,探索出整套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有效方法,擅长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颈肩腰腿痛,中医药容,对治疗青春痘、脱发、祛斑、减肥、丰胸、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遗精,内外痔疮、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痛风、慢性盆腔炎、崩漏、痛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各种阴道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囊肿、不孕不育症、妊产杂病、顽固性头痛、盗汗、失眠、高血压、糖尿病、咽喉炎、胃病、肝病、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急慢性肾炎、肿瘤、癌症等疑难杂证的治疗亦有特别的研究。尊岐黄之道,学仲景之术,“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地址: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药研究院 (文绍明中医诊所)
  文绍明教授  13907460326
  ******学术论坛******
  1、   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体会
  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诊所
  慢性附件炎(包括输卵管炎及卵巢炎),属祖国医学“带下”“少腹痛”“症瘕”范畴。是妇科常见疾患之一。我们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1、年龄:慢性附件炎多发生在30~40岁之间的年龄。本文160例中有104例患者年龄在30~40岁之间。
  2、病程:本文160例中,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达10年以上,病程在1~3年者最多。
  3、病因:本文160例中,由于流产、产后及经期和手术后致成的附件炎共127例。
  4、诊断标准:凡有腹痛(一侧或两侧)或腰骶痛或月经不规则(月经周期缩短,行经期延长,流血量多)或痛经或白带增多的临床表现,再配合妇科检查,若附件有触痛兼有增厚或有肿块者,即可诊断为慢性附件炎。
  中医辩证分型和治疗:
  160例所见,主要是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和气滞血瘀兼寒湿型。
  一、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证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脘腹疼痛,月经不调,如经期延长、提前、量多、痛经、经期乳房胀痛,腰骶痛,白带或黄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则:理气、清热、利湿。
  选方:四逆散化裁: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等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白芍养肝和营止痛;枳实行气导滞破积;甘草缓急而和中。四药共奏疏肝解郁、散结解痛之功。
  二、气滞血瘀兼寒湿型:证见少腹隐隐作痛,腰疲,行经时少腹胀痛,经期延长,白带多,精神委顿,纳呆,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辛湿理气,活血化瘀。
  选方:桂枝茯苓丸化裁:桂枝、茯苓、丹皮、白芍、桃仁等。
  方中桂枝、白芍辛湿和营血;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茯苓利水除湿。
  随症加减:活血社瘀、理气止痛,可加川楝炭;清热凉血可选加红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利湿可选加木通、泽泻、茯苓;有肿块者可选加三棱、莪术、痛甚者可选加制乳香、制没药、橘核;白带多者可加白芷、乌贼骨;排脓可加桔梗、川贝;寒甚者可加小茴香、吴萸;有热者可加黄苓;腰痛者可加桑寄、续断;病久体虚者可加黄芪、党参。
  病案举例:
  例一:彭某,女,30岁,教师。
  2006年初产后曾患附件炎,经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06年9月症状加重,遂来本诊所治疗。患者两侧少腹经常疼痛,腰骶痛,月经提前,黄带多,大便干,口微苦,舌质红,脉弦。妇科检查:子宫稍大,活动,无压痛,左侧附后件能触到包块,囊样感,约5*4*4厘米大小,有轻度压痛,右侧附件增厚。诊断:慢性附件炎性包块。
  辩证:属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
  处方:用四逆散加红藤,桔梗等二十多种。
  治疗中随症加减,共服药105剂,于服药105剂时,症状显著好转。妇科检查:包块已缩小为3*2*2厘米大小,继续服药于治疗3个月时,再进行妇科检查,包块已完全消失,症状亦消失,嘱再服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例二:孙某,女,42岁,干部
  于2007年,因人工流产刮宫后患附件炎,曾经西药治疗,病情有明显好转,但未继续治疗。于2009年8月又感双少腹疼痛加剧,喜按,白带增多,腰酸痛,大便溏,纳差,月经量增多且有块,经行时腹胀痛,而来本院用中药治疗。脉象细缓,舌质淡,苔薄白。妇科检查:子宫不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增厚较硬有压痛,宫颈轻度糜烂。
  辩证:属气滞血瘀兼寒湿型。
  处方:用桂枝茯苓丸加琥珀、蒲黄、五灵脂、白芷、橘核。治疗中随症加减,共服药69剂,症状消失,盆腔基本正常。嘱继续服药1个月,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2、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体会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诊所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男性成年人的常见病,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分急、慢性二种, 其中以慢性非特异性最常见。住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副睾丸炎同时并存。其特点是发病缓慢, 病情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我认为急性前列腺炎属湿热下注型, 亚急性前列腺炎属湿热蕴结型, 慢性前列腺炎属湿遏血疲型。既往单纯西医疗法,常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顽固难治,使患者身体和精神长期遭受痛苦,给临床医疗工作增加困难。本诊所近几年来采用中医活血祛寮为主的综合治疗86例,疗效显著。余积二十一年之临床经验,现报导如下:
  一、 本组86例,年龄:25岁以下11例,、25~55岁68例,55岁以上7例,以中年人居多。未婚16例,已婚70例。
  二、主要临床表现
  1.尿道与排尿方面的症状:尿道内有灼热感24例,外尿道口有分泌物15例,轻度尿频,尿急,尿道痛者20例。
  2.疼痛:为本组的主要症状。差不多每个病例都表现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如腰痛,下腹痛,尾骶部疼痛,有的表现为睾丸痛,精索痛,阴囊潮湿,睾丸发凉感。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犯.病程迁延数年,患者身心极为痛苦。
  3.性功能方面:仅21例有性功能异常的表现,如阳痿.性欲减退.早泻.不排精或遗精等。
  三.诊断根据
  本组86例除上述临床症状以外,主要是结合直肠指诊而确诊。
  1.直肠指诊:前列腺稍大,压迫感明显;或腺体缩小.坚硬.表面不规则。
  四.治疗方法
  均采用以中药为主的综和疗法,其中药配方如下:
  处 方: (自拟前列腺炎加减方) 赤芍,延胡,木香,黄柏,蒲公英,穿山甲,皂角刺,鱼腥草,黄苓,川楝子,大黄,丹参,栀子等二十五种。
  辅以理疗与热水坐浴。理疗选用超短波,每次15分钟,10到15次为一疗程。
  五.疗效分析
  35例服药6到10剂后,症状显著减轻,再继续服药6到9剂后,症状消矢;36例服药9到15剂,症状开始减轻;15例服药12剂后,无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0%。有的病例,停药几天后症状又复发,故又继续服用中药。在症状减轻的36例中,其中有21例进行了直肠指诊的检查,其检查结果如下:
  服药前前列腺压痛明显,服药后前列腺压痛减轻或消失。
  (一)为什么单纯西医疗法效果不好?我认为, 这个问题应从病理改变方面来理解。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急性期未彻底治愈, 致病菌潜伏在腺组织内, 引起爆性炎症的病理过程, 主要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 炎细胞多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悯, 腺小管发生阻塞。有的因纤维性变而缩小, 表面坚硬, 部分病例中, 腺体纤维性变及挛缩延及后尿道, 使膀脸顶硬化。除前列腺的病理改变以外, 精囊及输精管壶腹同时亦有慢性炎症变化, 壁层增厚、周围组织有纤维增生。
  鉴于以上的病理基础,治愈慢性前列腺炎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需要有一段较长时期的病理恢复过程。如用抗菌素治疗, 采用局部途径给药有困难只能采用全身应用, 但是采取全身用药, 进入前列腺内的浓度往往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因此效果不大。另外, 不管是那一种抗菌药物, 长期应用均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 这就限制了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因此,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问题, 西医采用以抗菌素为主的治疗方法, 常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为了提高疗效, 不得不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的依据和方解;前列腺炎是泌尿道感染的一部分, 属中医“ 琳症” 范踌, 在历代医书中对本病之病源、症状和治疗均有记载。
  “ 小便黄赤, 甚则淋” 。湿气偏胜会有“病中热涨, 脾受积湿之气, 小便黄赤, 甚则淋”。中医对前列腺炎虽无专门论述, 但类似本病的证候, 则散见于淋症、腰痛等门类中。其病理在急性阶段, 主要是湿热下注, 慢性阶段, 则多为肾虚而夹有湿热或血病。以上说明, 历代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早有认识。
  对慢性前列腺炎所采用的中药治疗原则, 是依据前列腺的主要病理变化(腺小管梗组、炎细胞浸润和腺体纤维增生等),结合琳证的病机特点(肾虚兼有湿热或血瘀), 采用活血祛瘀, 清热解毒等法。其方剂中赤芍、丹皮, 以清热凉血、化瘀消肿, 黄柏清湿热, 泻实火, 偏治于下,蒲公英、败酱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王不留行其性留而不停, 能通血脉,疏管道而消肿, 延胡行气活血, 以治琳痛, 穿山甲,皂角刺破血、攻坚、散结, 以促进纤维组织软化而消局部肿痛, 木香理气, 促进血液通行。随证加减;如伴有阴虚而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早泄梦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可加龟板、杞子等以补肾阴, 如伴有阳虚而出现形寒肢冷、自汗乏力、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 可加补骨脂、肉从蓉、巴峨天等壮阳之品。
  本组应用中药治疗86例, 大多数病人反映, 服药后感觉到腰部或下腹部发热感, 无其他任何副作用, 但服药前的腰痛、下腹痛等显著减轻或消失, 有效率达80%。
  小结:
  前列腺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 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之效果,能减轻症状, 前列腺触痛减轻, 无副作用, 是治疗上的一种新途径。祖国医学对本病治法灵活多样, 疗效确凿, 这些问题, 有待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验证。
  3、  四物汤加减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诊所
  四物汤是临床各科最常用的方剂一,问世千年以来,历代医家,广为应用,加减变通,种类百出。其中尤以妇科用之最,据证加减,灵活运用,自能祛病,功效卓著,故有人血病之“主方”、妇科“要药”的称号,更有誉为“妇科圣方”的赞语。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四物汤的药物组成,运用了君臣佐使、性味归经的原则,而使其生心血,滋肾水,行血中之气,且敛肝之阴《医方集解》说:当归甘温入心脾,能养营活血,为血中气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本品用途很广,有"十方九当"之称,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能通血滞,补血虚,生血为君; 熟地入心肾,滋血养阴 养血补血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并缓急止痛,用于诸痛卓效,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辛温,入手足厥阴,润肝燥而补肝阴,开清阳而开诸郁,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也,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本文仅从妇科角度对急慢性盆腔炎加以漫谈。
  余积二十一年之临床经验,由四物汤加减而成,用自拟盆腔炎方治疗急慢性盆腔炎,从2005-2008年用本方治疗96例急慢性盆腔炎效果满意,现介绍于下,以供道同参考;
  方剂组成; 孰地、川芎、当归、白芍、赤芍、蒲公英、黄芩、柴胡、栀子、枳壳、败酱草等。
  加减;
  兼头痛发烧者加荆芥、鸭跖草(具有利水)。
  兼尿痛、尿频加瞿麦、篇蓄。
  白带多加苍术、黄柏、牡蛎、白术。
  兼阴道不规则出血加荆芥炭、地愉炭、小蓟炭、贯众。
  下腹胀痛有包块加大黄、桃仁、三棱、莪术、生蒲黄。
  经前乳房胀痛加川楝子。
  痛经加香附、玄胡、桃仁、大黄。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辛 辣 桃李 鱼 牛肉 牛乳。
  例;   张某 女 27岁 2008年4月21日就诊,自诉患有慢性盆腔炎史,结婚六年先后流产二次,末次流产于二年前,经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经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继发症。患者已月经不调二年多,加剧一年多,每月二潮,量适中,色黯红夹血块,持续七至十干净,腰及少腹坠胀作痛,经血干净后黄带颇多,阴痒 尿黄,大便结,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证系肝郁化热,气滞血瘀,月经将潮。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投以自拟盆腔炎方加减。
  方药;  生地(生地替熟地)、 川芎、当归、 白芍、 赤芍、蒲公英、黄芩、柴胡 栀子、枳壳、败酱草、白术、黄柏、龙骨、牡蛎、苍术等二十七种。
  嘱患者月经前二天服用至经净后三天止,如此反复二个周期。患者腰腹痛明减轻,为巩固疗效,再用自拟盆腔炎方加减继续服用二个周期,月经25天左右一潮,持续4-7天干净,色红,无血块,带下为黄相兼,经几个周期的治疗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4、 略论“脾升胃降”理论对治疗胃炎的指导意义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诊所
  “脾升胃降、脾燥胃润”是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特点.也是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脾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指胃纳脾化,指胃的受纳腐熟和脾的运化转输。“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为主使,胃为之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从此即可看出胃的受 纳腐熟与脾主运化的密切关系。所谓“脾升胃降”,即是说胃除了受纳腐熟外,尚能将饮食物下降传送到小肠、大肠,此即为胃的顺降特性。“脾气散精”,脾能将水谷精微转输至全身和肺,化生气血,营养肌肉四肢,这即是脾的升发特性。胃不降可致脾不升,脾不升也可致胃不降,两者互有影 响,但有侧重。侧重脾不升者,治疗以健脾升阳为主;侧重胃不降者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
  脾胃生理功能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脏腑、肌肉、四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后人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腑。”这即说明了脾胃受纳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与气血的密切关系。“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到了清代,叶天士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提出了很多著名论点,他提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从脾胃的不同特性和相互关系来看,一方面,脾气常升,胃气常降,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一升一降,则气机凋畅。临床治疗上,治脾要注意升阳,治胃要注意降逆。另一方面,脾为湿土,胃为燥土, “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但脾虚易过湿,过湿反困脾,故治疗用药宜略偏刚燥。同样,胃过燥则化热,热盛易伤阴,治疗用药宜略偏柔润,此即“脾喜燥,胃喜润”治则的理论依据,“脾升胃降、脾燥胃润”理论,也明确提出了。
  下面仅就《脾胃论》列方举例说明之。
  如原文曰:脾胃不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处方:白术(君)  人参、黄芪(臣)  芍药、甘草、桑白皮(佐)  黄连(使)
  释义:火不生土,脾胃元气不足,不能制约肾水,肾水抗拒反侮,挟肝木势之上凌,元气不足,阴火上潜反不降生土。
  故用白术、人参、炙甘草益脾胃元气,芍药制肝安脾,黄芪补肺健土之子,黄连、桑白皮泻上凌的阴火。
  又如原文曰: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亦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处方:黄连(君)  黄柏、生地(臣)  芍药、石羔、黄芩、甘草、知母(佐)
  释义:火生土,火盛反焦土,胃火上炎伤阴,脾胃津液被劫。故用黄连为主,含黄芩,黄柏以泻心火之亢盛,生地、芍药益阴安脾、佐以石羔、知母、甘草之白虎轻剂,直清胃中火邪,脾胃元气自复。
  从以上所举原文及释义看来,‘不少方子都配有养胃阴、降胃火的白芍,乌梅,五味、宣木瓜,黄连、黄芩等药。而且白芍、甘草常配合使用,可抑木扶上,肝和脾,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因此,东垣已注意到胃宜润降,但末引起晃够重视,巨未形成理论。
  学习了以上理论,我尝试看应用在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改了临床症状。
  萎缩性胃炎,是门诊上可见的慢性病之一,多由于饮食失节<或饥饱失常或:嗜食辛辣)、劳倦过度或病中耗伤津液,导致胃阴亏乏,胃失滋润纳物之用:日久影响脾气健运。故症状错综复杂,虚中夹实。既有脾气不健,脾不升清,湿邪内蕴等情况,又有胃失和降,胃火上炎,胃阴不足等症象。而以胃失柔润。顺降为主要病变。治疗着重调整升降,润胃燥脾,兼以疏肝和胃,以润胃顺降为主,健脾升阳为次。
  常见症状为:胃脘胀滞,伴疼痛,灼热感,纳呆、嗳气、胃酸减少或消失,口苦而干,舌红:苔腻略黄而干燥,或苔中花剥。脉弦细略数。可伴头晕,目花,神疲乏力,面黄少华;消瘦等虚象。
  由于病程较长,缠绵难已,病人一般体质较差,形体消瘦而见神疲乏力,面黄少华等脾气虚弱。脾气升清散精作的减退的见症。起因是胃阴不足,润降失常,进而脾失健运:湿邪内蕴,清阳不升而头晕:目花,湿困脾虚兼肝木乘虚侮土,故脘胀痛,嗳气,纳呆,阴火上僭故口苦而干,脘次灼热,苔腻略黄,舌红,已伴有胃阴不足故胃酸减少或消失,苔腻而干燥或中见花剥。治疗侧重在胃失调降,故以润冒生律为主;健脾升阳为次,兼以抑木柔肝尽量少用或不用香燥辛烈之品。
  处方:白芍药、 炙甘草、 炙乌梅、麦冬、木瓜、 五味子、太子参 、白术、炙升麻、柴胡、制半夏、佛手、 黄连等。
  白芍药、甘草疏肝和脾,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乌梅、木瓜、五味,麦冬玉竹酸甘养胃生津;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提清气;半夏降逆和胃,佛手片理气;黄连降火兼以燥湿。
  如脾气不虚而舌腻湿甚;去太子参、麦冬、五味、乌梅,酌加枳壳、苍术、云苓、砂仁、木香、陈皮。
  如胃阴不足苔花剥明显,去半夏、黄连酌加川石斛,沙参。
  如脾气下陷不明显,纳呆,胃酸消失,去升柴,酌加谷麦芽、山查。
  如疼痛较甚,去麦冬、五味,酌加川栋子,元胡、木香。
  如大便秘结,去五味、乌梅,酌加大黄,川石斛。
  加减运用以上处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收到了一定疗效,这体现了“脾升胃降,脾燥胃润’的特性,通过健脾升阳以化湿,养胃生律以降火,从而恢复脾升,胃降,脾燥、胃润;的互相既济的生理功能,逐步调整脾胃的受纳和运化。
  综上所述,我认为, 即 “脾升胃降、脾燥胃润”, “酸甘濡润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是用之有效的常法”已被前人认识,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胃液游离酸为零或偏低,也符合胃阴不足者,可用酸甘濡润之药,如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甘草等生津养胃,一般可以收效”。正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在古今临床实践已被运用,但在理论上却仍引起足够的重视。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脾胃学说只是沧海之—粟,这个宝库有待我们去继承、整理、发扬,充分表达出中医药事业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及中医药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不朽贡献。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的辩证论治水平,故作此文为引玉之砖。
  5、  乳 腺 增 生
  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诊所
  病例一:罗某,女,43岁。
  2007年10月下旬患者从东安来初诊。一年前右侧乳房部起一肿块,自觉有两指大,随后逐渐增大如碗口,疼痛。曾到几家医院诊治,疗效不显。近四个多月来,左侧亦起一肿块,也逐渐增大如碗口,疼痛。某医院建议患者作手术切除,因她体弱,劝先行调养,以后再议手术。
  患者自诉两乳部肿痛,心悸,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诊见患者精神疲乏,面色苍白,乳部两侧均可摸及肿物如碗口大(约10*8cm),质稍硬,推之活动度不大,按则疼痛。舌质如常,脉缓。此属肝郁痰凝所致。因病程较长,除向她解释病情,安慰她耐心治疗外,处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剂。内服:①方:小青皮、陈皮、穿山甲、蒲公英等二十一种,水煎服。外敷药;消疮膏。以后,内服照①方加减,外敷药同前,共四十天;
  到12月中旬,乳部疼痛稍减,余无明显变化。但久病体虚,气血虚弱,乃投益气养营,化痰散结之剂。内服:②方:北氏、党参、桂枝、云苓等十八种,水煎服,以后,内服用②方加减,共一个月。外敷药同前。
  到2008年1月下旬,患者体质有进步,改用攻补兼施法,照②方加减,外敷药同前。共一个月。
  一个月后,患者乳部肿块逐渐缩小,疼痛逐步消失。体质虽有进步,仍偏于虚弱,不宜长期用药物攻伐,按②方合归脾丸加减,续服二个月。
  二个月后,患者乳部肿块缩小,质较前软,续用益气养血,化痰散结之剂。内服:③方:千斤拔、北芪、淮山等二十五种,水煎服。外敷药同前。以后,按③方加减,服用两个月,肿块已不见。2009年1月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二:胡某,女,31岁。
  患者乳部两侧起条索状肿块,胀痛已三个多月。两个月前,某医院诊断为右侧乳腺增生病,经手术切除后,现仍然如故。
  2008年7月患者来院就诊。诊见乳部仍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质稍硬,边缘不甚明显,自觉胀痛,余无特殊,舌淡,脉沉细。此为肝郁、痰凝、血虚所致。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稍佐以益气养营。内服:处方:柴服、川芎、赤芍等十九种。水煎服。外敷消疮膏。后按内服方加减,服六十余天,乳部肿块消失。2009年1月随访,未见复发。
  6、  骨 质 增 生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诊所
  骨质增生,为一慢性疾病,其最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祖国医学则认为此病为风寒湿邪,深入筋骨,留恋不去,阻滞荣卫循行,且久而形成骨痹症。其治采用补血通络,温经活络,内外结合治之。
  临床效果;
  陈某,男,41岁,于2006年4月16日就诊。患者病已三年余,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不敢屈伸,颜面青紫,舌质深红,舌质白,形体消瘦,精神苦闷,语声呻吟,脉沉缓尺涩。西医经检查后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
  中医辨证; 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深入筋骨之骨痹证。
  冶  法;  治宜补血,温经,活络,补肾 止痛。
  方  名;  乌桂四物汤加减。
  处  方;  当归 川芎 赤芍  桂枝 乌梢蛇 地龙 透骨草 乳香 没药 丹参 寄生 骨碎补 鸡血藤 等二十五种
  用  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用处方;  自拟理骨散;  穿山甲 透骨草 乳香 桂枝 川乌 草乌 白芷等(外用)
  用 法;  上药共细末,用白酒炒热烫患处,每日二次,反复使用30分钟左右。
  方中之乳香取其苦温补肾,辛温通十二经,去风伸筋,活血调气;没药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丹参破宿血生新血;苏木行血去瘀,使邪去血充荣卫循行调和,寄生 骨碎补苏木 杜仲 熟地补肾壮骨,甘草 白芍缓急止痛,用于诸痛卓效。上述诸药与其它几味药物相互配合,故而共奏捷效,久疾得以除。外用自拟理骨散,并适当配合按摩,症壮逐日减轻。追踪观察,其共服用三十剂而停药后,恢复工作己一年余,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同知)
 
 
 
上一篇:李保明股骨头坏死、白癜风等中医疗法的先行者
下一篇:医圣传人名中医文绍明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服务项目 | 新闻中心 | 意见反馈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民间秘方网   电话:010-89218016 手机:13071117606  
邮箱:18911881193@189.cn QQ:316065576 微信:18911881193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16078号-1 公安部备案号 11011202004118号
本站不提供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在线交易和产品咨询,个人购买者请到医院和药店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